课程概述  | 在线资源  | 测试练习  | 新闻公告  | 学习工具 |
课程内容导航
  课程大纲
你的位置:网络课程 >> 第四章 小学教学综合技能 >> 第一节 教学语言技能[1]
欢迎您  ,今天是: 2025年8月14日  星期四
 第四章 小学教学综合技能

  第一节 教学语言技能

[返回] [1] [2] [3] [4] [5] [6] [7] [8]

  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和必要素养,巧妙地铺设语言的阶梯,可以让学生学得深刻,记得牢固,进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是什么东西也不可取代的感化学生心灵的一种手段。教育的艺术首先应包括说话的艺术——跟人的心灵打交道的艺术。”

  一、教学语言技能的涵义与功能

  广义的教学语言包括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教学口语、书面语言(如板书、作业批语等)、体态语言(如示范性或示意性动作等)。狭义的教学语言是指教学口语,它是教学语言的主要形式。本节仅讨论狭义的教学语言,这里的教学语言技能也即教学口语技能。教学离不开教学语言,基于教学语言的重要性,本节将从微观的层面剖析支撑整个课堂教学的教学语言技能。
  教学语言技能作为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之一,在教学中具有特定的功能:第一,教学语言是教学的主要工具。在教师的各种教学行为中,语言是核心,表情和动作多配合语言出现,演示实验操作也需要伴有语言讲解,课堂提问,作业布置等都是通过教学语言来实现。据统计,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平均 70%的时间是教师在讲话。虽然现代化的课堂提

倡学生的自主学习、意义建构,采用的教学手段多种多样,师生间言语交流的时间比例和对话结构已经逐渐改变,但整个教学活动仍是融汇在教师营造的语言环境之中。
  第二,教学语言影响教学效率。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的不同,结果就可能相差20倍”。教学语言的清晰度、严密度、动听度影响教学效率,教学语言流畅、条理清晰,学生的思维就灵活敏捷,更易于理解教学内容。教学实践表明,一个注重教学语言的教师易于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敬,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三,教学语言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艺术得以提高。研究表明,在优美语言熏陶下的孩子更容易接受外来的新鲜事物,思维敏捷,表现能力强。为了能够使语言具有逻辑牵引力,让学生听得明白,记得清楚,从而推动学生的思维不断发展。教师必须精心策划每一节课的教学语言。
  第四,教学语言影响师生的情感交流。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中,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同教师的言语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善于讲话的教师往往更容易取得学生的信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相反,不懂得语言艺术的教师,难于和学生沟通,若是表达不好或表达时机不对还会伤害学生,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二、教学语言的特征

  教学语言是专业语言,除了具备一般语言简洁、准确等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一)规范性

  教师为人师表,语言势必需要规范。关于教学语言最基本的要求有两条:其一是教学语言必须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其二是教学语言要符合社会道德规范以及国家政策法规。

  (二)科学性

  运用学科的专业术语是教学语言科学性的基本特点。教师的语言必须符合不同学科特定的思维形式和逻辑方法,用语准确,合乎逻辑。比如,字母“a”在我国英语课和语文课上的读音和意义是完全不同的。每一学科都有自身的概念范畴和理论体系,无论是人文知识还是数理知识,都要使用该学科的专业术语,便于学生沿着本学科的脉络体系来学习。

  (三)针对性

  针对性就是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教学环境运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即因材施教。学生是以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点,来同化或顺应新知识的,教师的语言要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进行变化。

  《 论语·颜渊》中记载,樊迟、司马牛、仲弓和颜渊均曾向孔子问“仁”,孔子做出了四种不同的回答: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仞”。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樊迟的资质较鲁钝,孔子对他就只讲“仁”的最基本概念 —— “爱人”;司马牛因“多言而躁”,孔子就告诫他:做一个仁人要说话谨慎,不要急于表态;仲弓对人不够谦恭,不能体谅别人,孔子就教他忠恕之道,要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颜渊是孔门第一大弟子,已有很高的德行,所以孔子就用仁的最高标准来要求他 —— 视、听、言、行,一举一动都要合乎礼的规范。总之,根据学生的基础和个性的不同,孔子对同一问题做出了四种深浅不一的回答,既切合教学对象的思想实际,又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层次性。

[返回]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