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述  | 在线资源  | 测试练习  | 新闻公告  | 学习工具 |
课程内容导航
  课程大纲
你的位置:网络课程 >> 第三章 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 第二节 讲授技能[1]
欢迎您  ,今天是: 2025年8月14日  星期四
 第三章 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第二节 讲授技能

[返回] [1] [2]

  讲授是课堂教学最主要的教学方式,讲授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学技能之一。

  一、讲授技能概述

  讲授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教学方式。它主要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等引导学生了解现象,感知事实,理解概念、定律和公式,从而使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促进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全面发展。

  (一)课堂讲授的特点

  课堂讲授具有以下四个显著特点:
  1.教师是课堂讲授的主要活动者,学生是知识信息的接受者,以听讲的方式进行学习;
  2.教师主要以言语传授知识,口头语言是教师传递知识的基本工具;
  3.教师以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4.面向全体学生,根据班级学生的一般特点和水平进行教学。

  (二) 课堂讲授的优势与局限

  1.课堂讲授的优点
  (1)效率高。通过讲授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向学生传授较多的知识,具有时间少、容量大、效率高的特点;
  (2)成本低。讲授是教师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不受条件设备的限制,省时省力,便于广泛运用;
  (3)能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论证、恰当的设疑,以及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等,主导教学过程,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4)保证知识的系统性。讲授有利于系统地传授知识,适宜解释多数学生面临的疑难问题。
  2.课堂讲授的局限
  (1)教师通过讲授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输方式。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机会对学习内容及时做出反馈,因而不易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和能力;
  (2)讲授不能代替自学和练习,讲授过多,会挤占学生自学和练习的时间,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3)讲授通常面向全体学生,无法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材施教原则不易得到全面贯彻;
  (4)空泛的讲授,不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易陷入注入式教学的泥潭。
  

  (三) 课堂讲授的适用范围

  1.适用于传授事实性的知识
  事实性知识通常以接受式学习为主,在某些知识(如时事、学科的最新发展、研究的前沿状况等)不可能很快地从印刷品或其他形式的媒介中得到的情况下,讲授教学特别见长。对于抽象程度高、学科内容繁杂的课程,讲授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理论框架,为以后的学习作准备,起到概述或定向作用。对于事实性知识以外的知识类型,讲授教学必须借助于其他手段,如直观教具、示范实验或相关的视频材料等。
  2.适用于班级教学   
  班级授课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它在相当长的时间都会是教学的主要形式。采用班级教学,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一般特点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授教学。班级讲授不但能节省教学时间,而且实践表明,只要讲授得法,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讲授的基本形式

  讲授通常有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四种基本形式。

  (一) 讲述

  讲述是指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地叙述或描述,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讲授方式 。讲述分为叙述式和描述式。叙述式在文科教学中用于叙述学习要求、政治事件、社会面貌、时代背景、人物关系、故事梗概、写作方法、历史事实、地理状况等;在理科教学中用于叙述学习要求、数量之间的关系、自然现象的变化、物体结构和功能、生物种类和遗传、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等。描述式在文科教学中用于刻画人物、描绘环境、介绍细节、渲染气氛、表达感情等;在理科教学中用于描述与课题内容密切相关的科学家或发明家的经历或业绩。叙述式和描述式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说事,而不是说理。其不同之处在于:叙述式的语言简洁明快,朴实无华;描述式的语言细腻形象,生动有趣。[1]

  (二)讲解

  讲解是指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解释、说明、阐述、论证的讲授方式,通过解释概念含义,说明事理背景,阐述知识本质,论证逻辑关系,达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与讲述不同的是:讲解不是讲事,而是讲理,侧重于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讲解主要包括三种方式:
  1.解说式。运用学生熟悉的事实、事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接触概念,以感知为起点对概念进行理解,或者把已知与未知联系起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如对古文、外语、专业术语进行准确的翻译,对疑难词语给出恰当的解释等。这种方式一般用来讲解无须定量分析的理论知识,多用于文科教学。
  2.解析式。解释和分析规律、原理和法则,是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巧训练的重要方式之一。主要有归纳和演绎两种途径。归纳是通过讲授分析事实、经验或实验,抓住共同要素,概括本质属性,综合基本特征,用简练、准确的语言作出结论,再把结论用于实践,解决典型问题,最后对相似的、易混淆的内容进行比较,指明区别和联系;演绎,即首先讲解规律、原理和法则,再举出正反实例,加以应用。

  3.解答式。以解答问题(思考题、练习题)为中心,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在事实中引出问题,或直接提出问题,明确解决问题的标准,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比较、择优,进而找出论据,再开展论证,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结果,最后归纳总结。

  (三)讲读

  讲读是在讲述、讲解的过程中,把阅读材料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讲授方式。通常是一边读一边讲,以讲导读,以读助讲,随读指点、阐述、引申、论证或进行评述。这种讲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较为常用。讲读主要有五种方式:[2]

  1.范读评述式。一篇课文由教师或学生分段范读,边范读边评述;
  2.词句串讲式。在讲读课文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分析文中词句,筛选重点词句并板书;
  3.讨论归纳式。读课文时遇到容易使学生困惑、起争议的地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待学生发言后,教师作小结;
  4.比较对照式。读完课文后,比较文中的人与人、事与事、物与物,在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的过程中讲授知识,指导学习;
  5.辐射聚合式。联系先前学过的文体相同、主题相近、写法相似的课文,对二者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找出联系与区别,形成知识规律。
[返回]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