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巧妙地统一在这个生字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识字教学能够使学生不仅准确识记,还能终生不忘;不仅掌握音、形、义,而且还能灵活准确的运用,那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技能达到技艺、技巧水平。此时,教师专业水平已到成熟阶段。我们身边不乏许多处于成熟阶段的教师,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尚未达到这一阶段。因而,在教师职业培训中必须明确指出教师专业水平的成熟是教学技能的发展目标,以使其为此不懈努力。
(三)教学技能是实现教师人生价值的前提基础
教师职业从产生之时起,就具有“传道、授业、解惑”之功能,要发挥这样的功能,教师必须是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两千多年前的《学记》中明确指出:“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能博喻然后能为师”“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这就是说,只记忆、储存了一大堆知识的人还没有资格当教师,能灵活采用有效、启人心智的教学技能的人才能做教师。只有掌握教学规律、原则和方法,懂得教育成败的原因,才有能力胜任教师工作。“胜任”意味着在教师的岗位上,既能实现自身价值,又能为社会创造价值。
教学工作的本质特征是师生的双边统一活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要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体现。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地是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事务的方式决定的。教师的创造才能、娴熟技能与主导作用正是在教学活动的情境中得到发挥,这些情境向教师的智慧、能力、技能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
教学不仅是教师生存的方式,更是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教师应视课堂教学为生命的活动,把上好每一节课看作是生命意义的体现,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水平,从成功的教学中体味生命力的满足,感悟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不仅是一种“奉献”,更是自我发展,自我实现。
二、教学技能的培训
(一)教学技能的培训原则[1]
教学技能训练,在时间上有“职前”与“职后”的区别。师范院校对在校生的教学技能训练是一种“职前”的专业培养,而对在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则是一种“职后”的专业提高。无论采取哪种训练方式,都要注意以下原则。
1.智力技能与动作技能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的教学技能包括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两个部分。智力技能是经过练习巩固起来的,接近自动化的智力活动方式,是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以抽象思维为主要成分的,按一定的合理、完善的程序构成的认知活动方式。动作技能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来的肢体动作,是借助于骨骼、肌肉和相应的神经结构实现传递教学信息、影响学生发展的行为方式。人的行动是由一系列动作组成的,由于练习,实现动作的方式就巩固下来、熟练起来,某些动作就从意识中解放出来,变成自动化的动作。动作技能又称心因动作技能,受内部心理过程的调控,与智力技能具有密切的联系。动作技能是智力技能形成的依据,智力技能是外部动作逐步内化的结果。教学技能训练一定要贯彻智力技能与动作技能相结合的原则,才能走出“师徒”承传、“工匠”学艺的误区,使教学技能训练克服简单机械片面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