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述  | 在线资源  | 测试练习  | 新闻公告  | 学习工具 |
课程内容导航
  课程大纲
你的位置:网络课程 >> 第三章 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 第三节 提问技能[1]
欢迎您  ,今天是: 2025年8月14日  星期四
 第三章 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第三节 提问技能

[返回] [1] [2] [3]

  提问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渊源的教学技能,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常用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进行教学。他认为教学应“循循善诱”,运用“叩其两端”的追问方法,引导学生从事物的正反两方面去探求知识。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是一位提问高手,他使用“精神产婆术”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不断地提问让学生回答,找出学生回答中的缺陷,使其意识到自己结论的荒谬,通过再思索,最终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

  一、课堂提问的功能

  对学习者来说,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巧妙的提问能够有效地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为他们发现、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学生去探索达到目标的途径,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增长了智慧,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其主要功能如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迸发学习的热情,产生学习的需求,进入“愤、悱”状态。

  (二) 促进学生学习

  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提问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支持行为。学生的学习是以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为基础的,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又是从问题开始的。提问能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示教学重点,分散难点,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记忆等。

  (三) 平稳过渡

  每一科目的教学内容,其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相互联系,并以一定的方式关联在一起。提问可以为学生理清思路,把握学习内容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实现教学内容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平稳过渡。

  (四) 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

  提问是课堂上的一种召唤、动员行为,是集体学习中引起相互活动的有效手段。提问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流露情感、发表看法,与老师和班级其他成员沟通、交流的机会。学生通过聆听他人对问题的回答,展开争论,从而开拓自己的思路,便于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理解、记忆。提问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

  (五) 培养能力

  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课堂提问能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并给学生适宜的紧张度,从而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扩大思维的广度,提高思维的深度。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需组织语言,以便能言之有理、自圆其说,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在与教师和其他学生探讨问题、寻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过程中,培养了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六) 反馈教学信息

  提问过程是一个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过程。教师通过对学生回答问题情况的了解,检查他们对有关问题的掌握情况(包括理解情况、记忆情况、运用情况等),便于教师和学生及时把握教与学的效果,调整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问还是教师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有效途径。

  (七) 管理课堂教学

  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吸引学生的注意,有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因此提问是进行课堂教学管理,维持良好课堂秩序的常用手段之一。

  二、课堂提问的类型

  (一) 知识性提问

  知识性提问是考察学生概念、字、词、公式、法则等基础知识记忆情况的提问方式,是一种最简单的提问。对于这类提问, 学生只需凭记忆回答。一般情况下,学生只是逐字逐句的复述学过的一些内容,不需要自己组织语言。简单的知识性提问限制学生的独立思考,没有给他们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因此,课堂提问不能局限在这一层次上。在知识性提问中,教师通常使用的关键词:谁、是什么、在哪里、什么时候、有哪些、写出等。

  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可先提问:矩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请大家一起背诵《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理解性提问

    理解性提问是用来检查学生对已学的知识及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的提问方式,多用于某个概念、原理讲解之后,或学期课程结束之后。学生要回答这类问题必须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回忆、解释、重新组合,对学习材料进行内化处理,组织语言然后表达出来,因此,理解性提问是较高级的提问。学生通过对事实、概念、规则等的描述、比较、解释等,究其本质特征,从而达到对学习内容更深入的理解。 在理解性提问中,教师经常使用的关键词是:请你用自己的话叙述、阐述、比较、对照、解释等。

  你能说出水污染对人类的生存有什么影响吗?
  《可爱的草塘》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你能说明正电、负电有什么区别吗?

[返回]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