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述  | 在线资源  | 测试练习  | 新闻公告  | 学习工具 |
课程内容导航
  课程大纲
你的位置:网络课程 >> 第六章 教师教学研究技能 >> 第一节 教学反思技能[1]
欢迎您  ,今天是: 2025年8月14日  星期四
 第六章 教师教学研究技能

第一节 教学反思技能

[返回] [1] [2] [3] [4]

  20世纪80年代,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兴起了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教育思潮,我国教育界也十分关注教师的反思能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尤其强调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反思的基本概念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过程能够调动教师教学自主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师自我监控能力,加强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监控,提高教学实效。所以,教师的反思也可以理解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立足于自我以外,对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的“异位”解析和修正,批判地考察自身的行为及其情景的能力,以此来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

  需要强调的是,反思不仅是对教学事件的描述,而且要对教学事件和教学行为进行解释和提供证据,对教学事件产生的可能性原因进行分析、探究和批判性反思,给出决策的理由和不足以及改进的思路。教学反思并不是一种纯个体活动,它是一种社会性的、公共性的活动。教学反思不仅是教师独自的内部思维活动,还需要相互交流,共同反思。
  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根据教学反思与教学进程的关系,教学反思分为课前反思、课中反思与课后反思三个阶段。
  课前反思,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前进行的反思。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并能有效提高教师教学的预测和分析能力。课前反思要求教师备课时思考如何设计教学环节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知识与态度相统一,过程与方法相统一。

  课中反思即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中反思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实际的参与热情和参与程度以及出乎意料的事件等情况,积极进行反思,查找原因,并寻求解决办法,进行及时的课堂调控。及时、自动地课中反思,有利于调控课堂,有助于提高教师驾驭课堂和应变的能力。
  课后反思即在教学结束之后进行的反思。这种反思要求教师带有批判的眼光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进行反思。课后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课后反思要思考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存在哪些还需要改进的问题,有哪些需要关注的地方或有什么困惑,课堂上的一些事件对日后的教学有何意义等。
  教学反思是教师理解、评价教学实践的一种手段,是对已有教学经验的重新组织与建构。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相互沟通的桥梁,它还实现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教学反思是要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是校本研究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教师只有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地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

  二、教学反思的特征

  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不断发展、进步的有效途径,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学反思的主要特征包括:

  (一)针对性。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我“现行的”行为观念的解剖分析。

  (二)反省性。教学反思是教师立足于自我以外的,对自身的实践方式进行多视角、多层次的思考,是教师自觉意识和能力的体现。

  (三)实践性。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学实践的重要一环,它对教学效能的提高作用体现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

  (四)时效性。教学反思是教师对当下存在的非理性行为、观念的及时觉察、纠偏、矫正和完善,有效的反思能够缩短教师成长的周期。

  (五)过程性。教学反思的过程性一方面指具体的反思是一个过程,要经过意识期、思索期和修正期,另一方面是指教师的整个职业成长要经过长期不懈的自我修炼,才能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

   三、教学反思的形式

  教学反思主要有以下几种操作形式:

  (一)课后教案

  课后教案是教师在课后总结的课堂教学实录,主要记录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以及自己在此过程中的思想、态度、心理活动等内容。课后教案还应包括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以及可能的改正方案。

  (二)反思札记

  反思札记是教师在教学工作结束后,写下的个人教学经验与感悟。反思札记可大可小,形式比较随意,可以是日记、周记或者不定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反思感悟。反思札记可以从某一点、某一个角度进行反思,也可以在透彻反思某一点的基础上,总结出阶段性的反思文章,甚至形成个案研究。反思札记一般可以记录在某节课里,哪些教学设计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哪些精彩片段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你措手不及,以及出现这些局面的原因等,也可以记录在哪些情形下,感到与学生关系最密切,哪些情景下感到最焦虑或沮丧,如果给予重试的机会,哪些将会做得更好,自己感到最自豪的教学活动是什么等等。

[返回]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