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反思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影响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根据整节课的教学实践及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检验学生通过该节课的学习,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反思教学目标要:
1.反思是否以总体课程目标为指导,以适应社会进步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为目标,全面综合设计教学目标;
2.反思是否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3.反思是否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以学生为本,因人施教,适时调整教学目标;
4.反思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教材的特点;
5.反思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反思教学计划与教学结构
教学计划是教学目标落实中的具体设想,是选择教学策略、完成教学任务的依据。教师要反思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包括一节课、一个单元、一个学期或更长远的教学计划,注意:
1.反思教学计划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是否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2.反思教学计划实施的效果。
|
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学信息和教学媒体四个基本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就构成了一定的教学结构。对教学结构进行反思需要注意:
1.反思教学结构是否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水平,划分学生认知的不同阶段;
2.反思教学结构上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取向,是否把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有效统一;
3.反思是否结合教学实践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达到艺术水平。
(四)反思教学内容
任何教学目标的实现都需要通过特定的教学内容的学习来达成。教学内容也是教学反思的重要内容。反思教学内容要:
1.反思教学内容是否与教学目标相符;
2.反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以及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
3.反思能否按照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4.反思能否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进程以及突发事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五)反思学习过程与课堂组织管理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哪些问题。通过反思,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节奏。
在课堂教学中难免有一些突发事件发生。教学反思不能忽视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反思组织管理要:
1.反思是否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反思课堂教学管理手段是否得当,是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
(六)反思教学策略
反思教学策略的选用过程,也是反思理论如何联系实际的过程。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可以反思是否运用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策略,积累知识、培养语感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策略以及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策略等。对教学策略的反思要注意:
1.反思是否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2.反思是否根据教学策略的外部形态和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优化教学策略;
3.反思教法与学法是否统一,能否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七)反思媒体的配置与使用
在小学教学中,教学媒体的功能与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对教学媒体配置与使用的反思要注意以下两点:
1.反思教学媒体是否合理选择与配置;
2.反思教学媒体是否合理使用。
(八)反思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一直是教学改革的瓶颈,如何完善教学评价、建构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是当前课程改革背景下急需解决的问题。反思教学评价,需要做到:
1.反思包括教与学在内的评价方案是否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是否符合现代教学观、人才观;
2.反思自己的教学评价是否具有差异性、多样性、开放性、发展性和综合性等特点,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维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