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作概述
“学会合作”被誉为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新课程也指出了合作的重要性,提倡在教学中营造一种共享共建的合作氛围,教师与学生通过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种新形势下的合作文化,邀请学生、专家、家长及社会人士参与教师教学工作,形成健康的合作机制。
二、合作的意义
合作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新课程中提倡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师生合作在提高学生学业成绩、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习动机,形成对学习的积极态度以及从他人角度审视情境的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学生而言,最重要的一种合作就是与教师的合作。于是,教师的合作技能就成为促进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一项重要能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考虑较多的可能是如何“教”,而在新课程中,则要更多的思考学生如何“学”,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主线,教师和学生面对知识共同探讨、平等对话。真正有效的教学来源于学生发自内心的自制、自主、合作与负责
|
 |
的良好习惯。如果教师能保持一种宽容、理解、接纳和支持的态度,与学生实现平等和谐的沟通与合作,就能由内而外地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反之,缺乏良好师生关系的支持,再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施策略,都无法实现其初衷。
第二,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教育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合作作为促进教师认知发展的有效途径,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的重视。通过与其他人的合作,教师可以接触到不同的见解,看到事物的不同侧面,从而获得对事物更加丰富而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其教学能力的发展。例如,不同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通过合作能够使彼此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从而获得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另外,不同的合作者各有所长,可以互补互助,同时还能够深入挖掘自身的教育潜能。
第三,有利于充分发挥各合作成员的作用。教师的合作技能包括了很多方面,已不仅仅局限于师生间的合作及教师间的合作,它可以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比如与专家、社区的合作等等。这种合作能够充分发挥各方面的有利因素,达到全面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学习的目的。更乐观地说,通过与各方面的互动,这种合作对创建学习型社会也起到了一种积极的作用。
三、合作的形式
(一)教师与学生合作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没有师生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现新课程要求的,或者说是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这就要求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的合作者。这不仅是身体走下来,更重要的是,心灵也要走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交流,一起活动,共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氛围。
(二)教师与教师合作
这种形式打破教师个人专业的束缚,突破教师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状,实现全行业教师的合作。它包括同学科内不同教师之间的合作、同学校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以及不同学校教师之间的合作等。
(三)教师与专家合作
教育教学及学科专家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素养,教师与他们合作对于提升自身素质有极大的帮助。
(四)教师与家长合作
教师与家长在教育学生方面有着共同的愿望,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因而,教师与家长进行经常的、密切的合作与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五)教师与社区合作
学校是社区结构的基本要素,而教师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社会规范、价值标准、知识与技能的人,他们与社区的合作将对培养能够顺利融入社会的适应性人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合作的方法
(一)师生间的合作方法
1.平等地合作
教师与学生合作,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启发,一种帮助,更是一种人文关怀。新课程下教师应该是学生平等的交流者。唯有平等,才能调动起学生交流的积极性,才有利于交流的顺畅进行。
在一节小学一年级的体育课上,一位教师是这样与学生的合作的:她和学生一起设计了一条通往“森林动物园”的“崎岖惊险”的道路,和学生一起在道路上做游戏。当学生要爬过一条长长的“坑道”时,有的身势太高,有的则趴在了地上,都没能顺利通过。老师不仅和学生合作摆正了姿势,还亲自和孩子一起爬了过去。合作意味着参与,意味着师生的共同体验,可以生成新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参与了“爬”的过程,学生自然就心领神会了。
2.谦虚地倾听
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过去知识权威者的姿态,而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老师总是对的”这种观点再也不能出现在新课程的课堂上了。
在一节初中一年级地理课上,当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澳大利亚为什么“羊比人多”的时候,学生们用自己收集的大量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毫无疑问,学生们搜集的资料远比教师准备的多得多。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虚心地融入了学生中间:“噢,他是从气候方面说的,你是从资源方面说的,有很多知识都是老师不知道的。”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探究,学生不仅掌握了地理学科的知识,还拓展到了生物、数学、经济、环保等多学科的知识。
3.真诚地赏识
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赏识者。教师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良行为,还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有一名被同学称为“绣花枕头”的学生,他给教师的见面礼是一篇字写得龙飞凤舞的作文,整篇文章没几个字能看懂。教师无奈地翻到封面上,顿时眼前一亮,嗬!这名字倒写得不赖。经了解证实,这些字确实是同一个人的笔迹。教师明白,一味批评他整篇文字,不管给他的建议多么正确,他也不会好好合作。于是教师手捧作文本用赏识的语气对他说:“这封面上的名字写得和你的外貌一样漂亮,如果你能善始善终认真对待作文,那么(打开作文本)这里的字也就不会和老师‘捉迷藏’了,是不是?”教师微笑着说。“绣花枕头”两颊微红。沉默片刻后抬头道:“老师,我重写。”他的语气是那么的柔和,态度是那么的诚恳。重做后的作文虽然书写还有点不尽人意,但有不少字写得工工整整,遣词造句也比较流畅。教师便在作文讲评时肯定他的进步,并相信他以后还会表现得更出色。尽管后来他对待作业的态度有过反复,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再交来的作文,不但书写认真漂亮,就连构思也令人刮目相看。教师将他的作品印发给同学们看,同学们瞪大了眼睛,有的流露出羡慕的神情。好不容易才得到大家赏识的“绣花枕头”,从此似乎变了个人,不仅语文作业能认真对待,其他功课也都有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