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是一个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诸多教学要素之间进行的错综复杂的交互过程。作为这一过程的核心组织者,教师必须依据一定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结合自己对教学过程的理解和认识,精心地对每一节课进行最优化的设计,唯有如此才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设计的含义
教学设计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形成于教育技术学领域的一种现代教学技术,是教育技术的核心技术。一般认为,教学设计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为理论基础,把课程设置计划、课程标准、单元教学计划、课堂教学过程、媒体教学材料等看成是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并把这些教学系统作为它的研究对象。
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决策性和创造性活动。作为一个系统计划的过程,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学系统中各个要素(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条件以及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等)之间的本质联系,并通过一套具体的操作程序来协调、配置各要素,使其有机结合,实现优化教学的功能,而且系统计划过程中每一个程序都有相应的理论和方法作为科学依据,每一步“输出”的决策均是下一步的“输入”,并在下一步的反馈中得到检验,从而使教学设计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科学性、再现性和操作性。
教学设计的结果是经过验证,能实现预期功能的教学产品。它们可以是直接使用于
教学过程,完成一定教学目标的教学资源,如印刷教材、声像教材、学习指导手册、测试 |
 |
题教师用书等;也可以是对一门课的课程标准与实施方案或对一个单元、一节课的教学计划的详细说明。
二、教学设计的一般特性
教学设计在教学中的作用,使其在教育技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教学设计与教学论、教学法,以及教师的教案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应用性的理论科学,对教学设计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对教学的方法展开细致、深入的研究,各科教学法为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教案是教学设计的具体产物之一,是教学设计指导教学过程的具体体现,但是教学设计并不局限于对某一教学内容得出一套具有针对性的教案,它需要对教与学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案。
就具体的教学设计而言,它具有系统性、理论依附性、灵活性和具体性等特点。
(一)教学设计的系统性
教学设计过程是一个逻辑科学的过程,体现了教学设计工作的系统性。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在分析论证所存在的教学问题的基础上确定目标,然后密切围绕既定目标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保证“学习者、目标、策略、评价”这四者的一致性。教学设计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材、媒体、评价等各个方面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使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产生整体效应。在设计流程上,并不是完成一步再开始下一步的,教学设计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反复、不断修改、相互补充,综合考虑的过程,这保证了教学设计整体上的系统性。
(二)教学设计的理论依附性
教学设计旨在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而不同的教育思想、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对教学过程的阐释以及对策的提出角度是不同的。教学设计强烈地依附于教育教学理论,一种教育教学理论对应着一种教学设计思路。也就是说,不同的教育思想、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模式必然是不同的。
(三)教学设计的灵活性
虽然教学设计过程具有一定的模式,需要按照既定的流程进行,但实际操作时往往不一定按照流程图所表现的线性程序开展设计工作。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广大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和要求,决定具体的设计工作,如找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略去一些不必要或者无法开展的工作步骤等。
(四)教学设计的具体性
由于教学设计是针对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而发展起来的理论与技术,因此,教学设计过程中的每一环节的工作都是相当具体的。例如,在分析学习任务时,教学设计者或教师必须仔细剖析教学目标中所包含的概念、规则以及其中所涉及的下位概念和规则等,使之构成一个教学目标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教学步骤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