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形式,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则是在教学设计的实践当中逐渐形成的,是运用系统方法进行教学开发、设计的理论的简化形式。它是对教学设计实践的再现;它是理论性的,代表着教学设计的理论内容,但又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精心简化。
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发展至今,关于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的有数百个。根据教学设计的层次,可以将教学设计分为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以产品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以系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这三类教学设计的侧重点不同,在设计范围和设计程度上也都存在差异。美国Wayne州立大学的丽塔·里奇(Rita Richey)教授从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入手,把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分为三大类:建立在一般系统理论基础上的过程模式、建立在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基础上的过程模式和建立在传播理论基础上的过程模式。我国教育技术专家何克抗教授则从学习理论的角度,把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分为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他认为,教学设计必须最终落实到对教学活动进程的设计,即“教学模式”设计[1]。
对各种教学设计模式加以比较,可以归纳出一些共同的特征要素。这些特征要素包括学习者、教学目标、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价,构成了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教学设计首先要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期望水平之间的差距,所以教学设计要从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开始,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其次,要对学生与教学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确立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接下来要选择教学策略,考虑如何实现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最后要以目标为准则对教和学的行为作出评价,并根据教学效果,审视教学设计的方案,对教学设计模式的所有步骤重新检验。对于教师而言,掌握了学习者、目标、策略和评价这四大特征要素,也就掌握了教学设计的全过程,就能够整体地把握教学设计的各项主要工作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这种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如图5—1所示。
图 5—1 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把教学设计过程细分成诸多要素,是为了更加深入、细致地了解、分析、掌握和发展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所运用的技术。因此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要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保证“学习者、目标、策略、评价”四大要素的一致性,使各个要素相辅相成,产生整体效应。另外,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学系统是开放的,教学过程是动态的,设计的教学系统涉及到的各个因素,如环境、学习者、教师、信息、媒体等也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因此教学设计工作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在学习借鉴前人模式的同时,充分掌握教学设计过程的诸要素,根据不同情形的要求,决定设计从何入手,重点解决哪些环节的问题等,创造性地开发合适的教学模式,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学设计工作。
四、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环节
有关教学设计模式的理论及其实践有很多种,这些模式尽管不尽相同,但是可以从中总结出教学设计工作过程的基本环节。
1.编订教学目标。确定通过教与学的活动,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应当形成的认识与态度。要求用具体可观察、可测量的术语精确表述学习目标。这是教学设计的一项基本要求。
2.进行任务分析。确定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到教学目标之间所需获得的知识与能力,子知识与子能力及其层次关系。
3.设计教学活动。包括教与学的形式、媒体、活动等方面的选择与设计。
4.开展教学评价。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并为修正教学系统设计提供实际依据。
上述四个基本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的其它环节都是建立在这四个基本要素的构架上的 。教学设计内容极其丰富,为方便实际教学,我们并没有在这一节详尽其内容,而是将其内容分布在本章各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