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述  | 在线资源  | 测试练习  | 新闻公告  | 学习工具 |
课程内容导航
  课程大纲
你的位置:网络课程 >> 第五章 教师教学准备技能 >> 第二节 目标编制技能[6]
欢迎您  ,今天是: 2025年8月14日  星期四
 第五章 教师教学准备技能

  第二节 目标编制技能

[返回] [1] [2] [3] [4] [5] [6] [7]

  3.条件(C,即Conditions,发生行为的条件):表示学习者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的情境和条件,通常是针对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定或范围而言。如“根据参考书……”“看完第一章后……”“根据地图……”“不用笔记……”“不需要参考资料的帮助来做……”等等。同样的行为表现,若是条件不同,行为的性质也将有所改变。
  4.标准(D,即Degree,做的程度):是教学所要求的行为完成的质量水平,也即学习者对目标应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平,通常用以确定学习成绩或评价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标准的设立使教师评估学生完成行为好坏有了依据,对学生来说,他能借此知道教师的评判根据,也能对自己做出评判。如“没有语法错误或拼写错误”、“百分之八十答对”、“完全正确”、“二十分钟内完成”等。
因此,一般课堂教学目标常写成:“在这堂课完成之后(一般省略),学生应该……”。其编写的步骤是:首先以行为动词开始,描述由学生完成的动作或活动;在行为动词后面接着描述学习课题的内容;如果目标需要达到一定的量值,则可在可测量的项目内容下加上所要达到的最低标准,作为学生必须达到的目标底线。为了建立评分的依据,还要加上进行学习的条件和所要达到的行为标准。

    在指认和书写中学生 能迅速无误地 读出和写出10个生字
     C(条件)  A(对象) D(标准)    B(行为)

    在热胀冷缩实验中每个实验小组 要通过正确的实验操作填写出实验报告
       C(条件)     A(对象)     B(行为)       D(标准)

  ABCD陈述法虽然克服了教学目标的模糊性,但是它过分强调行为结果,忽视了内在的心理过程。由于很多心理过程难以行为化,尤其是情感目标,更难以用可以观察和测量的术语进行描述,所以还必须寻找其他的方法来弥补这一缺陷。

    (二)内外结合陈述法

  学习的认知观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学生的内在心理发生了变化。教育的真正目标并不只是改变学生的具体行为,还要使其内在的能力或情感发生变化。用内部心理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方法阐明学习目标正好可以弥补ABCD法的不足。具体做法是:在陈述学习目标时,先用描述学生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语表明学习目标,以反映学生理解、应用、分析、欣赏、尊重等内在的心理变化,然后再列举出一些能够反映上述内在变化的行为,使得学生内在的心理变化也能够观察与测量。在列举行为的变化时,仍然要采用前面所讲的ABCD法。

  例如,“让学生能够理解一篇描述人物的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思想取材的”,这样的目标是很难观察的。如果我们采用内外结合的陈述方法就应该这样表述:
  内部心理描述:能理解描述人物的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思想取材的;
  行为1:能用自己的话概述课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行为2:能从课文中找出作者描述主人公时表露自己感情的句子;
  行为3:能指出课文所叙述的事件中哪些采取了略写的方式,哪些进行了详写,以及它们对表现中心思想所起的作用。

  应该注意,用内外结合法陈述的教学目标强调教学总的学习目标是“理解”,而不是那些用来表明“理解”的具体行为实例。每一个具体的行为实例,都仅仅是为了表明“理解”的一个方面,是表明理解的诸多行为中的行为样品,而不是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内外结合的表述方法避免了ABCD法只考虑具体行为变化而忽视内在心理过程变化的不足,也克服了用传统方法陈述学习目标的含糊性。

  五、教学目标的编写程序

  具体教学目标的编写一般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的任务是母目标的界定和编写;第二步是依据母目标界定和编写子目标。
  界定和编写母目标时需要选择适当的概括、抽象水平。母目标的表述要具体到足以为教学提供方向和指导,但又不能过于琐碎,使之具有足够的包容性,以包涉一定范围的学习结果。母目标的实例如下:

  1.知道基本术语
  2.理解概念和原理
  3.应用原理于新情境
  4.评价问题

  另外,每一陈述中只能包含一个行为目标。如母目标“知道和理解……”就应改为“知道……”或“理解……”。每一单元或课题,所要界定和编写的母目标以8—12个为宜,以便于管理和保持一定的概括水平。
  子目标是衡量母目标达成与否的具体指标。子目标的编写和界定以母目标为依据,列举出了能够表明达到母目标的代表性行为,如母目标“认识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和养料”,要判定学生是否达到了这一教学目标,可通过下列具体的学习行为来判定,这些具体的学习行为或结果就是上述母目标的子目标:

  A 认识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和养料
  A.1 列举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四项要素
  A.2 说明花瓶中的花草不能成活的原因
  A.3 解释为什么植物会具有向光生长的性质
  A.4 用自己的话解释栽培植物必须施肥的原因[1]

  为了行文方便,这组教学目标的表述都省略了学生这一主语。其中,A为母目标,内容范围比较广泛。在母目标下的四个子目标,都含有一个行为动词,诸如“列举”、“说明”、“解释”等,这些行为动词代表可观察的学生的行为,也是教师判断学生能否完成目标的依据。

[返回]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