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述  | 在线资源  | 测试练习  | 新闻公告  | 学习工具 |
课程内容导航
  课程大纲
你的位置:网络课程 >> 第五章 教师教学准备技能 >> 第二节 目标编制技能[5]
欢迎您  ,今天是: 2025年8月14日  星期四
 第五章 教师教学准备技能

  第二节 目标编制技能

[返回] [1] [2] [3] [4] [5] [6] [7]

  (3)先决技能分析
  先决技能分析就是把信息加工分析中记录的每一步骤都作为一个终极目标,然后具体分析要达到这一目标,学生应该知道或者能够做什么,也就是要确定学生在完成终极目标之前需要掌握哪些从属的先决技能。如果学生还没有掌握这些先决技能,那么它们就成为使能目标,使能目标可能又需要从属的先决技能……这样依次分析下去,从属的先决技能越来越简单,直到它们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为止,这样就找到了教学起点,这些先决技能也构成了学习内容的一部分。
  (4)安排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一般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并列型,其特点是各学习内容之间相对独立,先后顺序可以随意安排;第二种是顺序型,特点是前一个内容构成了后一个内容的基础,所以它们的顺序不能颠倒;第三种是综合型,包含了并列型和顺序型。这三种类型可用图5—3表示。


图5—3 教学内容的安排类型

  在组织学习内容时,首先应该确定各项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以下原则具体安排:
  ① 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
  ② 从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
  ③ 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排列;
  ④ 注意学习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
  (5)进行初步评价
  对学习内容做初步评价,以检验所安排内容能否为实现总的教学目标服务。进行初步评价可以避免在无关内容上花费时间与精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习需要、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及教学评价四者保持一致,从而保证教学的效果和效益。除此之外,还应考虑学习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所以初步评价的工作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① 选定的学习内容是否能满足实现教学目标的需要?需不需要补充?有没有重复的或与教学目标无关的部分需要删除?通过这样的考察可以进一步确定学习内容对教学目标的有效性,从学习内容上保证教学效率;
  ② 安排的学习内容顺序是否符合该学科的逻辑结构?能否反映出基本的知识结构?这样做能够保证学习内容组织、安排得更科学合理;
  ③ 所选择的学习内容本身及其结构安排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结构?是否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只有当学习内容的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相符时,才能够促使学生的学习快速有效地发生。可见,在考察学习内容的结构时,一定要参考学生特征分析的结论,从中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

  四、教学目标的陈述方法

  陈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有两点:其一是详细说明目标内容。教学目标应明确地表达或阐明教师的意图,以使人们观察了学生的行为或产品后,便能判断目标是否已达到以及达到的程度;其二是要用特定的术语描述。阐明教学目标所用的描述语言必须是特定的、准确的术语,是可以观察和可以测量的,而不能是含糊的和模棱两可的。国内外很多专家都对教学目标的陈述方法进行过研究。这里主要介绍ABCD陈述法与内外结合陈述法,供教学工作者陈述教学目标时参考。

  (一)ABCD陈述法

  ABCD陈述法是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所总结的教学目标编写方法,其最大优势在于它的清晰性,能够清楚地告诉教师与学生目标能力的含义以及如何观察和测量这种能力,可以有力的克服教学目标表述的模糊性。
  1.对象(A,即Audience,教学对象:学习者):即明确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描述的是学习者的行为,绝非教师的行为,不应该陈述教师应该或打算做什么。将目标阐述成“教师给学生……”或“教师将说明……”都是不妥的。规范的目标开头应是“学生应该……”。
  2.行为(B,即Behavior,要求的目标行为内容):教学目标主要是指行为目标,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从行为主义的角度出发的。因此,编订有效的教学目标,必须首先考虑选择最合适的目标行为动词来描述目标达成时学生应完成的动作或活动,并在行为动词后面附上所学课题内容的描述。行为动词通常用来描述学生所表现出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是学生在学习后所应表现出来的预期行为,如“写出”、“列出”、“解答”等,下面分别就适当的行为动词与不适当的行为动词作比较。

[返回]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