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变独立完成的作业为合作完成的作业。新课程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在作业的布置中也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来。因为学生面临的作业更多的将是探究性作业,往往需要其他人的合作才能顺利完成。这里的合作包括了学生与学生间的合作、学生与家长间的合作以及学生与各学科教师间的合作。
学生间的合作: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教师布置作业:将课文改为课本剧,然后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全班五十多人立即投入到这次合作性作业中。经过合作探讨,学生对文中人物性格把握得较为准确,演出效果也非常好。
学生与家长的合作:有一位农村教师曾布置了这样一份作业,制作你的家谱,写出从你的高祖父母至你为止的全部亲属姓名和生卒年月。这份合作性作业充满了“人情味”,它需要学生与家人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倾听、分享、交流和反思,加深了与家人的感情,体会到了“血浓于水”的含义。“别忘了祖宗”的认识也比课堂上那些生硬的“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更具有说服力。
学生与各学科教师的合作:《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学习这首诗,学生受知识面限制,对诗中的内容理解困难,很难体会到诗人的感情。于是,教师在课前布置了这些作业:向自然老师询问无颌鱼类、鸟类的祖先、两栖类祖先和裸子植物、恐龙等古生物知识;向计算机老师请教有关化石资料的搜寻方法;
向实验老师借看有关的生物标本、图片及专题片。这样的合作预习作业,加强了课程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将作业内容与形式和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了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此培养了学生构建多元知识结构的能力和协作交往的创新个性。 |
 |
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情况请学生为自己设计作业,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人翁态度和创新精神。
总之,当教师布置作业时,可以自问几个问题,例如,“它值得做吗”、“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吗”、“它清晰具体吗”、“学生了解做作业的原因吗”、“它的数量和难度恰当吗”、“学生知道怎样去完成它并有可利用的材料吗”、“学生有完成作业所必需的背景知识吗”等。如果教师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布置的作业就是好作业。
三、作业的批改
(一)作业批改应注意的问题
作业的批改与作业的布置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不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还是师生双方相互沟通,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对教师来说,在作业的批改中,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有:
1.按时收发作业、及时批改作业
按时收作业、及时批改作业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早解决;按时发还作业可以让学生及时得到反馈,如果发放过晚,容易造成问题堆积,有时学习进入下一环节,学生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均不利于进一步的学习。除此之外,这样做还可以形成良性循环,利于每次作业的收、改、评。
2.重视作业评判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传统的作业多是由教师批改,对作业的评判也常是结论性的鉴定性的,伴有分数和等级,这种方式往往会挫伤一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新课程要求作业的评判是多元的,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是作业评判的基本出发点,教师应多给学生提供参与作业批改的机会,让学生在互评时发现问题,探寻解决方法,达到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目的。在作业的评价上,也要尽量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既指出不足,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一直对作文感到头疼的小苏,自从王老师在他作文中的几个词划上红圈,旁边批上“用得好”后,他渐渐喜欢上写作了。不单单是小苏,班上其他同学也变得对作文感兴趣了。
妙在何处呢?就在于王老师在作文批改上,注意找“闪光点”,加以鼓励。
王老师发现一般同学拿到作文簿看过分数便随手撂到一旁,如果看到自己的作文被修改了许多,马上流露出不满,至于王老师如何苦心修改,他们并不在意。于是他在批改作文时,不再吹毛求疵找“碴儿”,而是注意寻找作文中的“闪光点”,发现一字、一词、一句写得精彩,立即画上圈圈,当作学生的一种“成功”而加以褒奖。凡有了一点一滴进步,就大加赞赏。“
XX,在大踏步前进!”“原来你很有写作才能!”“XXX,原以为你学习马马虎虎,事实证明并不这样”一番鼓励,说得学生心里热乎乎的。
3.要有定期的作业讲评
教师在平时的作业评改中,能够积累有关学生学习情况的大量数据和典型事例,教师应据此在班级中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体讲评,总结前一阶段作业的总体情况,指出优缺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明确师生今后的努力方向。教师的总结要具体,抓住典型,切忌泛泛空谈,也可以采取学生自我讲评、小组讲评与教师讲评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作业批改的方式
1.教师批改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作业批改方式。教师要充分利用每次作业批改的时机,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想动态,在传授知识、解难答惑的同时,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勤奋努力,为其提出合理的建议,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2.小组批改
在这种批改方式中,作业批改者与被批改者都是学生,对于批改者的评判,被批改者往往不会轻易相信,而要独立地思考一番,甚至与之“争辩”,这就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批改者在批改过程中发现大家易犯的错误,引领大家共同总结。小组批改能够培养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的态度,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3.自己批改
批改前,教师先做必要的讲解与提示,并提供正确答案。学生自批时,先核对答案,对自己做的题做出评定,总结经验教训,进行作业修改。这种批改方法可以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的学习态度。
4.家长批改
这种批改方式是让家长参与的作业评价。比如“爸爸妈妈眼中的我”这样的题目,就是让家长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评价。这种评价以鼓励、表扬为主,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总之,在作业的批改中,要改变教师“全批全改”方式,体现批改的多元化、民主化与层次化,从而让学生在一个充满自信的生长环境中得到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