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述  | 在线资源  | 测试练习  | 新闻公告  | 学习工具 |
课程内容导航
  课程大纲
你的位置:网络课程 >> 第四章 小学教学综合技能 >> 第五节 教学交往技能[2]
欢迎您  ,今天是: 2025年8月14日  星期四
 第四章 小学教学综合技能

第五节 教学交往技能

[返回] [1] [2]

  2.作业交往
  作业也是师生交往的重要方式与途径。教师通过批阅作业,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翻阅学生作文和日记,还能了解学生的思想态度与价值观念等。同样,学生通过教师的评语或建议,能够了解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发现自己的不足,确立以后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学生根据教师的建议再次修改的作业,教师仍要细致、耐心的批改,并给与恰当的评价与鼓励。通过作业交往,师生双方会就某个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分享更多的心情。教师对作业的二次批改或多次批改,能够帮助学生较系统地掌握知识,建立信心。

  3.书信交流
  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信”在古文中有音讯、消息之义,如“阳气极於上,阴信萌乎下”(扬雄:《太玄经·应》)。亲笔给人写信,不仅可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能给受信人以“见字如面”的亲切感。 在教育学生时,如果教师和学生进行口头交流效果不太好,或者师生之间存在一些误会时,教师通过写信与学生进行交流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书信是一种饱含诚意的交往方式,能充分地表达彼此的思想与愿望,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此外,师生之间互送贺卡或明信片,也是比较一种有效的解除误会、增进情感、表达心愿的交往方式。
  4.电话沟通
  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话这种简便、快捷的通讯设备正日益成为人们彼此的沟通的重要工具,同时给师生交往架设了桥梁,教师可以通过打电话,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或表达对学生的期望、要求,给学生以支持。


  有位同学右手骨折不能来上学,因为教师工作繁忙,无法去学生家探望,因此请班干部放学后轮流为她补习功课,教师则每天晚上回到家后,抽空打个电话给那位同学。
  师: (拨通电话后)XX,你好!
  生:老师,您好!
  师:今天身体好些了吗?
  生:好多了,谢谢您的关心!
  师:那就好!今天的作文是写《发生在星期天的一件事》,你会写吗?
  生:刚才班长小红已经教过我了,但我还是想问老师,这件事必须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吗?可不可以写其他的事?
  师:这篇作文的要求中没有这样的限制,可以是你看到的,也可以是你听说的,只要是发生在星期天里的一件事。你明白吗?
  生:噢!我知道了。谢谢老师。(学生恍然大悟)
  师:不用谢。如果还有什么不懂的,你可以打电话来问我。再见!

  案例中的教师通过一次电话,亲切地问候了生病在家的学生,仅仅是一个简短的电话、寥寥数语就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可以将全体学生和教师的电话号码打印出来分发,方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5.网络交流
  网络作为人际交往的一种新的方式与手段,对教学交往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通过网络,教师与学生可以进行实时的视频、音频聊天,在线答疑指导,也可以利用非实时的电子邮件、在线短消息、论坛留言等形式进行交流,或者鼓励学生制作网络日志,双方互看互评,增进了解。

  四、教学交往的要求

  (一)提高自身修养

  教师要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树立威信,彰显个人魅力,就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与教育理念,丰富自身素养,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交往。正如陶行知在《师生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中所说,教学“最注重师生接近,最注重以人教人”,“人与人的隔阂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的精神交通,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教师应摒弃“填鸭式”教学方法、“师道尊严”的教学观念, 用“人文精神”、“主体关怀”等理念来指导师生交往,为教学创造愉悦的心际环境,是时代对每个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为了增进交往的有效性,教师还应注重良好个人情趣的培养,尤其是融入学生的爱好,使这些情趣爱好成为师生交往的中介,搭建师生沟通的平台,使师生交往得以顺利进行。

  (二)善待学生过错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过错,面对学生出现的过错,教师应胸襟豁达、正确处理,不能焦躁冲动。即使成人也时常是“经一事,长一智”,教师又怎能对学生求全责备呢?有效的交往需要教师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主流,善待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挫折与失败,以科学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过错,从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保护学生自尊,调动起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善于利用交往契机

  善于把握交往契机是师生交往的首要前提。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平时的表现、准确把握学生的特点,随时作好与学生交往的准备。只有对学生具体情况了然于胸,才能把握住好与学生的交往契机,制定适宜的策略与学生有效交往。

  (四)适当的交往情绪

  在教学交往中,教师的不良情绪不仅会影响教师自身的工作,而且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如果对学生不当的宣泄情绪,还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师生交往出现隔阂。教师的情绪会极大地影响到师生交往的有效性。如果教师精神萎靡、心情烦躁或不苟言笑,学生就会噤若寒蝉、战战兢兢、以致情绪压抑、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低下。有效的交往建立在相互悦纳的心理基础上,教师应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用积极良好的情感与学生交往。

  (五)适度的距离

  距离产生美,孔子的一句:“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道出了人际交往中时空距离与心理距离的规律,即保持适度时空距离,才能产生最佳的影响效果。
  在教学交往中,教师要避免与学生过度亲密和对学生过度严厉两种倾向。与学生过度亲密丧失教师的威严,无法控制学生的某些不当行为,学生可能因此放纵行为,在课堂上过分随意,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过度严厉,学生则会对教师产生恐惧感,唯恐避之而不及,自然不可能有师生间的有效交往。

  (六)及时总结交往得失

  有效的师生交往要求教师能够及时总结交往中的得失,并以开放的心态与学生、同事交流探讨。通常,学生对老师爱理不理、视为陌路;情感疏远、情绪对立;对学科无学习兴趣,几乎不向老师提出学习上、生活上的问题;对老师的批评置若罔闻,因师生情绪对立而厌学、辍学等都是无效交往的表现。而有效的师生交往则表现为学生对老师尊重和热情;心理相融、情感相通;喜欢向老师提问;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教诲;对学习有极大的热情和信心等。教师要以学生的情绪表现和行为反馈为依据,坦率面对自身的不当做法,勇于纠正错误、调试方式,在不断探索和自我调整中增强师生交往的有效性。
  有效的交往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素养,展现个人魅力,在相互悦纳的心理状态下,保持适当的时空和心理距离,用积极良好的情感与学生交往,并不断总结交往得失,促进交往的良性循环,使师生关系融洽。

[返回]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