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述  | 在线资源  | 测试练习  | 新闻公告  | 学习工具 |
课程内容导航
  课程大纲
你的位置:网络课程 >> 第五章 教师教学准备技能 >> 第四节 制定教学策略的技能[2]
欢迎您  ,今天是: 2025年8月14日  星期四
 第五章 教师教学准备技能

第四节 制定教学策略的技能

[返回] [1] [2]

  (四)任务型策略

  任务型策略主要是以教学任务的类型为中心实施教学的策略。有学者围绕教学任务,规定针对不同的学习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包括讲解策略、练习性策略、问题定向性策略和综合能动性策略。讲解策略是提供讲述性知识的学习环境中的各种教学变量,如名称、定义、例子等;练习性策略是提供以前未遇过的问题情境,详细说明基本信息、形式、问题数量,提供统一的建议指导,进行错误分析,作出总结;问题定向性策略是提供该领域专门的问题情境;综合能动策略是提供学习者积极运用其知识库的情境,发展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此外,还有学者建议教学策略应包括准备活动、信息呈现、学生参与、测验及补充活动等教学事件,应围绕任务分析加以设计等等。
  教学策略还有很多种类,我们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甚至是再创造。理论与实践要同步进行。学生的起始状态决定着教学的起点,教学策略的灵活性也决定着同一策略能解决不同问题。简言之,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策略,融会多种教学策略,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四、制定教学策略的基本依据

  教学策略的制定涉及教学过程和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步骤、组织形式等诸多因素的选择。这些因素的组合方式多种多样,决定了教学策略也具有复杂多样性,因此我们在选择或使用教学策略时,就存在着一个有效性的问题。教学策略是否有效,通常以能否实现教学目标和保持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为主要标志,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有效制定教学策略主要受教学目标、教学理念与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者和教学条件几个方面因素的制约。

  (一)教学目标和内容

  教学目标是制约教学策略制定或选择的决定性因素。教学目标不同,所采取的教学策略也不同,即使是同一学科的教学也如此。例如,一门学科教学之初,教学的起始目标是提高学习者对该学科的兴趣和信心,然后才是促进学生掌握具体的知识、技能和发展智能的目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施教者应采用不同的策略。前者可从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对学习者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等方面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而达到保持或提高学习者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后者则应综合考虑知识技能内在的逻辑联系、知识技能掌握对学习者认知结构的促进作用、知识与技能迁移的规律、学习者的主观

状态等,然后制定或选择相应有效的教学策略。因此,教学目标的分析是制定或选择有效教学策略的关键条件。
  另外,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内容的方式,它决定了教学活动顺序的确立。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教学方式,因而,选用教学策略还要考虑教学内容。

  (二)教学理念

  教学策略是为促进学生学习发生、促使教学成功而采取的方式方法。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与方法,很多教学策略是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的产物,它们的使用必然依附于一定的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情境,所以制定教学策略,应当以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依据,遵循学习和教学规律。

  (三)学习者

  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是现代教学观的基本特征之一。处在不同身心发展阶段的学生,其学习特征各异,例如,思维水平、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都存在差异。另外,学生的学习风格或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设计教学策略要充分考虑学生特征,以学生特征分析的结果作为设计依据。教学对象不同,所制定的教学策略也应该不同。实践表明,若忽视学习者的初始状态,制定的教学策略就会因缺乏针对性而失效。因为学习者的初始状态决定着教学的起点,教学策略的制定必须从该起点出发进行具体分析。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应在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开始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与其学习的初始状态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对学习者初始状态的分析是有效制定教学策略的基础。

  (四)施教者

  施教者自身的特征也是影响教学策略制定或选择的有效性的重要因素。这些特征包括施教者的教学思想、知识经验、教学风格、心理素质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制定、监督和实施教学策略的主体,他们一般都倾向于选择与其教学思想、知识经验、教学风格、个性特征相一致的教学策略,而且知识经验丰富的教师能够根据各种具体教学策略的适宜环境及学习者的需要,选用或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教师应有意识地克服自身特征中的消极因素对制定或选用教学策略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特征中的积极因素在制定教学策略中的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

  (五)教学条件

  教学策略的实施要受实际的教学条件(如教学设备、设施、教学资源、教学管理等)的制约。有的策略或方法虽很理想,但是教学环境并不支持,如果选用该策略就不能在教学中产生良好的效果,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因此,在选用或制定教学策略时要考虑现有的教学条件,根据可能的条件,选择、制定教学策略。
  对教学策略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还很不完善,但对广大小学教师来说,学习相关理论,借鉴有益成果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教师要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积累和创新教学策略。

[返回]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