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述  | 在线资源  | 测试练习  | 新闻公告  | 学习工具 |
课程内容导航
  课程大纲
你的位置:网络课程 >> 第六章 教师教学研究技能 >> 第二节 说课技能[4]
欢迎您  ,今天是: 2025年8月15日  星期五
 第六章 教师教学研究技能
第二节 说课技能

[返回] [1] [2] [3] [4]

  五、说课的注意事项

  (一)课程标准与教材

  说课要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具有法定的指导作用,是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以及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教师在说课前应仔细研究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知识载体和对象。教师说课“以教材为本”,但不能“照本宣科”,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并超越教材。因此,说课教师应在系统掌握教材内容的前提下,准确处理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关系,把课程标准和教材紧密结合起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课说好、说活。

  (二)说课与备课

  说课要把握好说课与备课的区别。备课是教师在掌握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精心写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内容,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流程,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方法,板书设计和目标测试题等内容的活动。说课则要说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各个环节具体操作的想法和步骤,以及采用这些想法和步骤的理论依据。简单地说,备课只要明确怎样做即可,而说课还要阐明为什么这样做,以及这样备课的原因。

  (三)说课与上课

  说课要处理好说课与上课的区别。上课是教师依据自己所编制的教案,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拥有动态生成的师生活动,严密的教学程序和系统的操作流程,还拥有学生这一鲜活的教学对象。说课则不同,说课面对的是领导、同行或教学研究人员,侧重于理性的阐述。因此,说课与上课的性质是根本不同的,从某种程度上讲,说课回答了自己怎样上好这节课的问题。

  (四)说课的详与略

  说课教师应对说课内容作出取舍,注意详略得当。说课不能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对于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流程及理论依据等一定要详讲,对一般问题则要略讲。若不分详略,没有主次,会使听者感到茫然或厌烦。

  (五)说课教案的准确

  说课教师在准备说课教案时应尽量自我提问,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力争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为使说课更准确,说课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大概”、“或许”等词语。为提高说课质量,对于自己还没有搞清楚的一些问题,应在准备说课之前认真学习教学理论、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查阅相关资料或请教专家与其他教师。当然,说课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教师的实践经验、语言表达能力及知识面等。
  说课重在“说”字,说课者不应照着说课教案读,或只字不漏地背诵说课教案。说课应紧紧围绕课程标准与课程的设计与安排,突出“说”字:找准“说”点,选准“说”法,把握“说”度,把课“说”好。

  六、说课的评价

  为了引导和把握说课的方向,保证说课的质量和水平,必然要评说课。说课技能不仅指开展说课,还包括评价说课,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使教师更理性地对待说课,研究说课,说好课,才能更有效地促使教师加强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学研究的有效性。
  然而,要恰如其分的评价说课却比较困难。首先,评价的本质是一种价值判断,而教育价值判断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常常取决于评价者自身的教育理念;其次,教学活动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要以非常明确的评价标准来客观的衡量教师说课的好坏还有较大的困难,因此目前说课的评价技术与方法也都不够成熟,并且在基础教育学科众多,各有特点的情况下,很难形成一套适合各学科特点的说课评价体系;最后,说课不仅有多种方式,而且也有各种不同的目的指向,因而评价也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和方法。
  尽管对不同类型的说课,评价标准不同。但是,一般来说,评价说课应该评价说课者:理解和把握教材的情况;贯彻落实教学目标的意识;选择的教学方法;设计的教学程序,选用的教学机智几方面的内容。为切实发挥说课活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及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对说课进行评价时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一)及时性原则

  为了防止因遗忘而降低评价的效果,使说课评价能达到良好效果,说课评价应该采取“当场说、当场评”的方法。心理学的研究也说明,只有置身现场氛围,人的情绪才会高涨,人的新鲜思想才容易迸发,现场的氛围容易使人形成思路,易于阐述个人的观点。因此,“当场说、当场评”,可以使说、评双方都能得到有效的启发,有助于教学研究的深化。

  (二)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就是强调要以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态度对说课内容进行评价,绝不能片面的、掺杂个人因素来评价说课。客观评价要求评价者既要善于发现说课中的闪光点,肯定教师成功的做法或探索,以鼓励该教师参与说课的积极性;又要实事求是地指出说课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不足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及改进和优化的方法或策略,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来审视教师的说课。

  (三)参与性原则

  从说课活动的形式来看,说课实际是一种说听双方全体参与、共同研讨的教学研究方式。参与性原则是开展说课评价的基本原则,也是提高说课效果的重要因素。

  (四)校本化原则

  不论采用何种方式或途径来实施说课,其目的都是为改进和优化教学实践服务的。立足学校,以教研组或年级组为单位开展说课活动,让教师在研讨中共同提高,这是整体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有效方式。因而,说课评价日益呈现出校本化的特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机制,促进教师在合作与对话中共同提高,已成为学校发展和培养教师的重要途径。

[返回]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