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学技能分类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教学技能的培训效率
过去对师范生或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常常是含糊的,这使得受培训者不明确在哪些教学阶段或针对哪些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特点使用何种教学技能,或者不清楚在培训课堂上应掌握哪些教学技能。将教师的教学行为分解成具体的教学技能以后,再分别学习和逐个训练,被培训者对每一技能所要达到的目标及要求就会有明确的认识,这样他们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例如,对一给定的课题培训导入技能的时候,他们就会有意识地回忆所学过的课题导入的方法和要求,如用以旧拓新的方法,就要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结点;用立疑激趣的方法,就要考虑悬念和新知识的关系;用实验引路的方法,就要根据新的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实验等。因此,把教学技能加以分类,并分别指出对某一种具体的技能而言,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时,会使受训者的目标明确,学习内容主次分明,从而增强受训者的信心,利于提高教学技能的培训效率。
(二)便于提供具体典型的示范
|
在课堂教学中,讲课教师可能运用多种教学技能。如果只是让师范生听一节课或看一整节课的教学录像,他们很难分清示范教师在何时使用了何种教学技能。而对教学技能进行准确分类,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技能向受训者提供典型的教学片段。教学技能微格训练,就是利用录像和角色扮演的方法,针对某一具体技能来提供典型的单项技能示范,从而使受训者对某一教学技能的应用产生一种具体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这一技能的实际行为方式的理解。在要求他们对某个技能进行练习时,示范就成了学习的样板,成为暂时所应达到的目标。由于示范的内容少、时间短、所用技能较为单一,因而便于学习和研究。同时,用录像的方法提供示范,受训者不仅可以对示范进行精心选择,反复观看,做深入细致的学习研究,而且还可以通过提供不同风格的优秀示范或反面案例,使其从多方面汲取经
|
验、教训,用来建构自己的风格和特点。这种训练方法有时会比深入到实际课堂中观摩某个教师的一两节课的方法效果更好,并且节省时间和经费。
(三)使教学技能的培训走向科学化
“一带一”的师徒式培训方法,是教师培训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这种方法无法满足批量式的在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二十世纪兴起的微格教学培训,被国内外教学实践证明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技能训练方法。它的特点是把复杂的课堂教学技能分为不同的单项教学技能,分别进行训练,并在训练中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学习者能很快的掌握某些教学技能。分类培训能帮助师范生或新手型教师改进教学技能和方法,减少失误,并使师范生或新手型教师尽快建立信心。尽管分类培训不能在短期内改变受培训者的个人素质和习惯,也不能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但它无疑是教师快速进步的阶梯。
当然,我们并非否认教学中艺术成分的存在,正如戏剧、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只有经过扎实的基本功训练,才有可能达到真正的艺术的境地。教学也不例外。技能训练的科学化,是实现教学艺术性的必不可少的阶段。
(四)便于对教学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对整个教学过程做出精确的评价比较困难。过去对教学过程的分析评价基本上都是经验型的。评价一节课的好坏,往往仅凭评价者的感觉和印象,存在着较大的主观性和局限性,并且各评价者之间也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教学技能分类以后,每次培训只训练一两项技能,教学内容少,便于观察和分析,而且每一项技能都有具体的要求和评价标准,评价项目少,便于评价者掌握,并且容易取得较为一致的意见。即使有不同的看法,还可重放录像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用计算机对各评价者的评价数据进行处理,它的结果是以教育统计学等数理分析的方法作为科学依据的,科学准确,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例如,一个教师的提问是否恰当,传统的方法只能事后回忆他的教学过程及学生的反应,可能会有较大的出入。但如果重放录像,就可以重现当时的情景,如果利用相互作用分析的方法,在课堂上随时把有关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的信息输入计算机,最后就能给出一个用曲线图表示的量化的直观结果和具体的分析数据。
总之,对教学技能进行分类训练具有针对性强、省时高效的特点。它可以将教学技能分解为诸多相对独立的部分,然后分别训练,直至熟练。当各个技能都达到熟练后再将它们统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有效的教学技能体系。相对于传统技能教学而言,系统的教学技能训练是一种创新。分类本身并不是目的,更快更好的掌握教学技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才是我们的目的。所以,对于教学技能及其训练的研究,应当分析与综合并举,宏观与微观兼顾。宏观研究可以为我们提供训练的总体目标,微观研究可以为我们进行教学技能训练提供具体而周全的训练程序与要点。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在较短的时间里使师范生和在职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三、教学技能的分类
为了有效地对教学技能进行研究、训练,需要将教学技能分类。教学技能分类的科学程度既反映了对教学过程认识的深度,又制约着技能训练的效果。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具有多种类、多层次的特性,加之受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国情、不同分类目的和立场等因素的影响,便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技能分类指导思想和方法。纵观国内外有关专家对教学技能的分类,有的是按教学程序划分,有的是按教学活动方式划分,还有的是按信息传输方式划分。在此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分类介绍如下:
(一)美国斯坦福大学教学技能分类
斯坦福大学的艾伦(D.W.Allen)和瑞安(W.Eve)根据经验和对教师行为的分析,将教学技能分为如下14种:变化刺激;导入;总结;非语言性启发;强调学生参与;频繁提问;探索性提问;高水平提问;分散性提问;确认;例证和实例;运用教材;有计划地重复;交流的完整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