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述  | 在线资源  | 测试练习  | 新闻公告  | 学习工具 |
课程内容导航
  课程大纲
你的位置:网络课程 >> 第六章 教师教学研究技能 >> 第三节 听课技能[3]
欢迎您  ,今天是: 2025年8月15日  星期五
 第六章 教师教学研究技能

第三节 听课技能

[返回] [1] [2] [3] [4]

  (四)调研型听课

  调研型听课是为了研究、探讨有关教育教学问题或了解教学改革实验进展情况而进行的听课活动。研讨课、实验课、调研工作中的听课等都属于这个范畴。这类听课活动往往是实验研究性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一般有比较明确的研究目的和相对成熟的做法与经验。对听课者来说,其听课的主要目的不是去评价教师,而是与授课者共同讨论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共同总结反思,逐步完善教学。这样的听课活动往往不是听一两次课就能解决问题,通常需要听课——反思——改进多次反复。

  五、听课的要求

  要进行有效的听课,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听课前要明确听课的目的、计划和要求

  无论是听何种类型的课,在听课前都应明确听课的目的和要求,否则就难以达到听课的目的。

  (二)听课前要了解教材、学生的基本情况

  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要求等,听课者必须对此有所了解。另外,听课者还要了解所听课班级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如教学基础、学习风气、学习习惯和认知水平等,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及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三)听课要处理好听课者与被听课者的关系

  听课者应以谦虚的态度去听课,课前适当地和教师谈一下听课的因由,或了解和关心一下学校或教师的教学情况,或与教师闲谈,转移和减轻教师的紧张情绪,尽最大可能迅速取得被听课教师的信任、理解与配合。进入课堂后,听课者要集中注意力,做到认真听、仔细看、勤记录、多思考,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尽量使课堂教学以真实自然的面貌呈现。

  (四)听课者要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有关学科的课改理念

  只有学习与掌握了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教育哲学等教育教学理论,才能在听课中透过现象听出本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是听好课的基础和前提,了解当前相关学科的课改理念是听好课的重要保证。例如当前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要求: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探究转变,树立问题意识;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由“师道尊严”向“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转变,树立情感意识;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由研究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向研究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转变,树立角色转换意识等。如果听课者不了解这些新的要求,就不可能用新的教学理念去审视课堂教学,就可能出现“听不懂”的现象,甚至做出错误的判断。

[返回]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