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学媒体的选用原则
根据教学媒体的特性及其教学功能来选择和利用媒体,是选择教学媒体的基本原则。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因素有很多,进行选择时,要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兼顾其它因素。选用教学媒体还应注意以下原则:
|
(一)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就是要求选用教学媒体时应考虑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教育作用,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首先,应遵循教学目的的要求,从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角度出发,科学地选用教学媒体;其次,采取正确的方式使用某一媒体。如果使用不当,就有可能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比如,当前在美国的一些中小学,就有不少学生因沉迷于计算机网络上的一些不健康的交友和游戏等活动,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身心发展。因此,学生家长强烈要求学校控制学生上机时间,甚至要求禁止低年级学生接触电脑。这种现象反映了某些现代化的媒体存在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方面。因而,选用教学媒体时,应从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角度慎重考虑。
|
(二)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要求在选用教学媒体时,综合考虑教学的各种因素,协调教学媒体与教学的其它方面的关系,使教学媒体的功效服从于整体教学设计,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选择教学媒体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以及教学策略的需要,注意到教学媒体与其它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如果已经决定采用集体授课方式,那就应该选择能够向全班学生展示的媒体,如挂图、幻灯机、投影仪或大屏幕电视机等。理想的教学过程有多方面的需求,既希望学生能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又希望教师能从知识、技能、思想等方面给学生以积极影响,还希望教学氛围融洽,教学过程轻松愉悦,等等。选择教学媒体要充分考虑教学过程的这些需要。
每一种教学媒体在传递范围、表现力、重现力、参与性和受控性等都有所不同,各有长处和短处,综合使用多种教学媒体可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尽量满足教学的多种需要。选用媒体时要注意认真分析各种媒体的特性,并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具体的教学环境,把多种教学媒体优化组合到一起。这样做不仅能够发挥出各种教学媒体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还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三)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要求选用教学媒体时应考虑教学媒体的投资效益,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选用那些能在合理的时间内,达到所期望的教学目标的廉价媒体。如果有两种教学媒体所带来的效益基本相同,那么就应该选择成本较低的那一种;如果一种媒体比另一种媒体的教学效果好一些,却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那么还是应该选择代价小的那种媒体。总之,选择教学媒体应在不影响教学效率和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选用最便于使用且经济实惠的媒体。
(四)条件性原则
只有具备一定的教学条件,才能发挥出教学媒体的作用,也就是说,不论我们所选择的媒体多么符合需要,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只得放弃。在使用一种新的教学媒体时,如果教师和学生都不熟悉它的使用方法,就有可能发挥不出它的功能。对于比较昂贵的教学媒体设备,如果学校的教育经费不足,就不能购买,当然也谈不上使用。有的媒体设备,还要求配备相应的教学软件。有些媒体对使用环境有一些特殊要求,例如幻灯和电影要求放映地点的光线比较暗,这就需要遮挡光线。选择媒体时,还会受到学校管理媒体的水平的限制,因为只有保证媒体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才能供教师选择和使用。可见,师生对媒体的熟悉程度、教育经费、教学软件的质量及数量、对环境的特殊要求以及学校管理水平等等,都会对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产生影响。
教学媒体必须在满足其使用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也是有限度的,所以我们只能利用媒体,而不能过分依赖媒体,更不能认为媒体能够取代教师。教师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使用教学媒体并不是目的,使用之后到底能取得什么样的教学效果才应是教师们关心的,所以选择教学媒体必须注重媒体的实际效果,不能盲目地求新求全,把媒体当成“现代化教学”的标志。
五、教学媒体的选择方法
根据选择媒体的原则,选用教学媒体一般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一)描述选择教学媒体的设想
正如前面所讲的那样,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对于选择媒体都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分析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特征、阐明学习目标以及制定教学策略的同时,教师的头脑中多少会形成一些关于如何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的初步设想,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这些比较模糊的想法整理一下,并把它们详细描述出来。例如,数学教师向小学生讲解“圆的周长”的推导公式,教师感觉到仅仅用语言很难描述清楚,所以希望借助某种教学媒体来解决这个问题。那么,选用什么样的媒体比较适合呢?此时教师应该将其头脑中的想法描述出来。如果教学的组织形式是集体教学,那么教师可能会选择挂图、投影片或计算机教学软件这些适合于集体观看的媒体。
|